学生活动
“百千万工程”三下乡实践总结:乡音传薪火,青春绘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3日 10:24 来源:   阅读数:

7月8日上午,“乡音创变”青年突击队与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上村村委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议,会议顺利召开标志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乡音创变”青年突击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认知,更为后续校地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使命担当与创新活力。


一、红色铸魂:学党史砺初心,访党员悟担当


恰逢建党日这个特殊日子,71日至2日,团队以“党建+研学”为始开展工作,在上村村党群服务中心与优秀党员学习交流了当地党史村史。特别是1978年习仲勋同志与上村村“君子协议”的奋斗故事,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初期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实干为民的创新精神。随后,团队分组走访村内优秀老党员,聆听他们参与生产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亲身经历。94岁的老党员林概其动情地说:“乡村振兴不是等来的,是要靠年轻人把新思路带进来!”这些访谈让队员们不仅触摸到红色印记,更坚定了将个人成长格局融入乡村发展大局的信念。


undefined


undefined


二、文化溯源:走访调研,探寻梅州文化底蕴


在实践伊始,团队深入村庄走访调研,用脚丈量土地,立足基层实地考察丝苗米、鹰嘴桃、木薯、水果玉米、水果番茄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痛点瓶颈,并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为进一步学习梅州的文化资源,队长组织队员前往梅州市客家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过“客家迁徙史”“中央苏区梅州”等主题展览,系统了解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梅州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博物馆珍藏的侨批档案、农垦文物,深入分析梅州作为“世界客都”的文旅融合潜力。有队员在研讨交流会上提出,上村村可借鉴博物馆展示的侨乡经验,挖掘布惊籽茶等非遗产品的文化内涵,发挥纽带桥梁作用,为上村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添砖加瓦。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创新赋能:多元宣传助农,数字技术破圈


为提升上村村丝苗米、鹰嘴桃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宣传美丽乡村风土人情,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三位一体”宣传矩阵,在多个视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稻香上村》这部微纪录片以4K超高清画质,细腻地捕捉了丝苗米从最初的播种到最终成为餐桌上的美味的每一个环节。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它更是一次对生态种植理念的深刻展现。而名为《桃醉一夏》的创意短视频,则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剧形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鹰嘴桃果园。这部短视频不仅展示了鹰嘴桃的采摘过程,还传递了享受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生活态度。此外,《上村飞一圈》则以新颖有趣的视角和创意剪辑给观众呈现出上村独特的人文人居环境。短视频在主流视频平台进行投放宣传,累计播放量超2万人次。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四、结语


此次“百千万工程”三下乡实践以红色教育铸魂、以数字创新搭桥、以文化深耕聚力,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多元目标。七天里,团队累计形成调研报告1份、宣传作品3件,真正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未来,乡音创变青年突击队将继续做乡村振兴的“青春合伙人”,与结对帮扶镇村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让“百千万工程”在更多村落绽放异彩。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