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百千万”正当时 | 笔锋蘸江绘客韵,疾风之翼振田源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2日 10:05 来源:   阅读数:

在连平客乡的青山碧水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疾风之翼实践队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继续以青春之笔饱蘸东江水色,绘就振兴长卷的 青绿之底71-3日,实践队继续扎根河源市连平县田源镇,展开支持田源镇 百千万工程建设暨暑期三下乡的志愿活动。队员们手中的画笔、问卷、直播设备,化作多元的 绘具,在乡村的广袤 画卷上,勾勒出独特的振兴图景。


一、江畔挥毫,绘就乡村新画卷


烈日当空,永吉村的灰白墙垣与仲恺学子的画笔碰撞出色彩狂想。颜料如瀑,从《林茂村宁》中奔涌出山水长卷;笔锋流转,将 百千万工程的城乡愿景凝为七彩长虹。过往的村民皆驻足观看这份不一样的风景,赞不绝口添些稻穗更鲜活!一位村民手指两幅图画中多余的留白处。队员立刻蘸取金色颜料,勾勒出两株垂首含露的客乡丝苗。


队员们不懈努力下,墙绘任务圆满完成。夕阳洒在最后一块砖墙上,《百千万工程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的层峦间浮现出 7 朵荷花, 丙烯颜料在凝固瞬间,已化作星火点亮乡村文脉 —— 艺术之笔不仅重现客乡风骨,更以永吉村为笺,在创建典型村的具象蓝本中泼染下仲恺管院学子的功绩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二、田野问策,探寻振兴新路径


科技特派员梁天宝、刘冠明老师与实践队员一行,在田源镇永吉村村主任带领下,走访农户,考查退耕地水稻种植情况,并现场开展播种、施肥时机及种类和数量、种苗选种等技术指导,为三下乡的队员们上了一堂田间实践课


随后,队员们兵分路,一组队员深入田西村,穿梭于阡陌纵横的田间地头。他们走进农户家中,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详细询问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成本投入、销售渠道等情况。一位农民伯伯叹息道:“今年天气变化多端,农作物欠收,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 队员们认真记录数据,分析种植模式与市场供求关系,为挖掘农业产业潜力积累详实素材,助力乡村农业焕发生机。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另一组队员深入文旅项目现场,围绕鱼梁文化非遗传承、生态旅游、民宿经济等关键领域展开调研。踏入古朴的鱼梁文化展馆,展柜中陈列的鱼梁模型结构精巧,榫卯衔接处尽显古人在建筑学、农学、流体力学等领域的智慧。然而,队员们也发现鱼梁面临造价和维修保养成本高昂的问题,为调研报告中问题的提出提供了鲜活素材


翌日,实践队聚焦田源镇乡村旅游与鱼梁文化保护传承之一主题对田源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开展访谈调研。队员们分组走访镇区居民,田东村、田西村、肖屋村村民,收集到诸多建议,如修缮鱼梁遗址道路、开发文创产品等。调研中,村民们积极建言献策。这些调研访谈,不仅让队员触摸到鱼梁文化的厚重,更收集到文旅产业升级的关键痛点,为后续提出发展对策建议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田源镇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探寻新方向、点亮新希望。



三、云端助农,奏响丰收新乐章


实践队开启三下乡活动收官直播,精心搭建直播场景,以木质货架陈列丝苗米、黑木耳、连平花生、香菇、五指毛桃等产品,调试多机位手机支架、补光灯与麦克风,确保清晰展示产品细节,同时准备产品特写图增强视觉吸引力。


直播时,队员针对观众提问实时答疑互动,高频问题涵盖食用方法、储存方式及营养价值等方面,如回应五指毛桃怎么煲汤”“香菇泡发多久合适等问题时,主播展示排骨炖煮五指毛桃汤视频,分享香菇冷水泡发 2 小时的秘诀;对于丝苗米夏天会生虫吗,团队介绍真空密封保存的方法;面对花生真的能补血吗”“黑木耳含铁量比红枣高吗,结合专业知识科普花生富含铁与维生素、黑木耳膳食纤维丰富的特性。


此外,还通过镜头带观众 云游长翠村,展示当地青山环绕的生态环境、晾晒花生的农家小院、储存香菇的竹筐,讲述村民坚持传统工艺与科学种植结合的故事,让观众直观感受农产源头的质朴与匠心。


此次直播累计吸引超 1000 人次观看,单场最高在线人数突破 200 人,获赞 1000 多,观众反馈热烈,许多网友留言 被连平花生的历史圈粉”“原来五指毛桃这么养生,周边乡镇网友也询问线下购买渠道。直播助力长翠村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奏响丰收新乐章。


undefined


undefined


3下午,疾风之翼实践队为期一周的田源镇三下乡任务顺利收官,而乡村振兴之路依然向前延伸。当田源镇的晚风突然卷进回程的车窗,裹来烈日炙烤着稻浪的湿润队员们望着窗外:丙烯点染的青绿在墙垣蜿蜒,游标尺丈量着鱼梁的千年低语,直播镜头凝视鹿茸菇的——队员们终将懂得:乡村振兴的密码,不在销售后台跳动的数字,而在稻穗垂首时丈量大地的谦卑,在榫卯咬合时传承千年的匠心,更在彩笔游走时,心意融入墙垣肌理的虔诚。万事皆有初,这些正是此次实践队三下乡的初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