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蓝图落地,深化农旅融合发展,6月29日,“菠萝兴农,甜享未来”青年突击队走进封开县,聚焦当地文旅资源,开展专项调研,以实景考察与民情采集为江川镇农旅融合拓展多元可能,激活乡村振兴全新动能。
锚定民生,江畔问策探民意
乡村振兴的蓝图,始终离不开百姓的声音。队员们乘船抵埠封开县渡口,徒步至热闹的江滨公园。北回归线标志塔巍然矗立,与往来游人的欢声笑语相映成趣。队员们以问卷调研为桥梁,围绕江川镇发展规划愿景,与当地居民展开深度交流,收集到增设农旅融合项目、完善江川镇硬件设施等有效建议,为后续规划奠定民意基础。


漫步碧廊,山水入眼觅良方


在倾听完百姓心声后,我们将目光投向农旅融合的实际探索,而这其中的密码,或许就藏在山水之间。循着贺江蜿蜒的生态脉络,突击队踏入贺江壁道画廊。这里山水相依、人文荟萃,“以景串线、以文铸魂” 的运营模式,为毗邻西江的江川镇提供了农旅融合范本。队员徒步考察,计划借鉴经验打造江川特色业态。
登临古塔,塔巅览胜探文脉
文化是农旅融合的灵魂,需要在实景探索中进一步挖掘。在广信塔公园,队员们拾级登临广信塔,沉浸式感受封开县百年文化,嵌刻着 “西定桂陲” 的鎏金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塔内墙面上悬挂着清代文人咏叹封开的诗稿真迹,泛黄的纸页,仿佛传来 “江川帆影连粤桂” 的千年吟诵。登上顶阁,开阔的视野将西江蜿蜒的江景与附近乡镇的村落田畴尽收眼底。



博览馆藏,馆中溯源寻根魂
若想让农旅融合的文化底色更厚重,还需追溯历史深处的文明印记。封开县博物馆内,青铜器陈列与岭南民俗复原,系统展现 “广府文化发源地” 千年脉络。在光影投射的 DNA 链条中,清晰看见封开先民基因里中原仰韶文化与岭南贝丘遗址的双重印记,直观揭示了 “广府文化发源地” 的血脉根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不仅是封开的瑰宝,更为农旅融合发展注入穿越千年的文化辨识度。



从地理坐标到文化地标,封开文旅资源的活化路径为队员们带来重要启示。下一步,突击队将系统整合此次调研成果,结合江川镇产业特色,探索农旅融合的可行性方案,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