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身到心到,才能感知事物的本身和实践的可贵。7月23日,在仲恺优秀校友邓镜海的带领下,“江菠兴,仲有爱”青年突击队的社会实践活动轨迹从江川走到封开,调研了北回归线标志塔、贺江第一湾、大洲镇贺江碧道画廊、两广源流南岭走廊博物馆、广信塔、封开县博物馆……突击队员们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第一站 北回归线标志塔
广东省封开县江口镇江滨公园矗立着一座我国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这座,标志塔坐北朝南,塔柱为大理石,此上为金属。邓师兄为大家讲解道:“塔的顶部是一个直径为62.1厘米的铜球,含“6.21夏至日”之意;铜球中间有一个10厘米的圆孔,每逢夏至日正午的阳光就会透过圆孔直射地面。”这光洁的铜球象征太阳,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北回归线横穿肇庆,这一带树木繁茂,郁郁葱葱,雨量充沛。充足的阳光不仅给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瓜果香甜,物产丰富;更是形成了独特的“肇庆北回归线神奇景观旅游带”,汇聚成极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路线。


第二站 贺江第一湾
河道开阔,蜿蜒有序,远眺气势磅礴,江水回环360度,然后缓缓东去,这就是著名的“贺江第一湾”。贺江水流舒缓,清澈碧蓝,两岸风光旖旎,连绵拥翠,幽深温婉如玉带,犹如我们的生命长河。
距“贺江第一湾”约10分钟车程,便是封开县大洲镇大洲村——两广茶船古道必经之地,东安江在此汇入贺江。近年,大洲镇已形成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导的镇域经济发展布局,围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相继建成了花果山农庄、观光旅游巴士、大洲茶文化特色街、扶贫产品展销中心等三产融合载体。

第三站 贺江碧道画廊
励志碧道公园位于封开县台洞村委励志新村,沿江而建,竹林茶亭,碧水蓝天,与贺江呼应出一副美丽画卷。廊道亭前,有这样一条特色标语“灵魂在水,根在文化,生命力在产业,核心在美丽,持续发展在开放包容!”邓师兄向我们介绍该村、该景区都以“励志”为主题,大力推广大学生创立品牌,打造大学生创业基地。
对于大洲镇而言,贺江碧道画廊不仅是一张面向两广、面向全国的亮丽名片,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所在。大洲镇将以农文旅体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争当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模板。随后,“江菠兴,仲有爱”青年突击队聚在廊道旁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悠扬,回荡乡间。


第四站 两广源流南岭走廊博物馆
封开,地处“潇贺古道”的南端,贺水与西江的交界,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汉代封开建县,因“广布恩信”,故称广信。宋代以广信为界,分为广东、广西,故为两广源流。邓师兄当起了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了汉唐以来,封开内联外接,由“潇贺古道”陆路,连接西江腹地,外接海上丝绸之路,促进岭南与中原、岭南与世界的交流,推动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现封开县依托贺江、东安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利用两广源流博物馆、大洲的古村落努力打造五公里范围的文旅体商圈,发挥“体育+文化+旅游”的综合效益,打造新业态、新热点,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第五站 广信塔
在肇庆封开县,有一座意义截然不同的高塔,它虽然不是历史遗存,却在广东有着崇高地位,被誉为“岭南第一塔”。广信塔是以广信命名,采用仿汉风格,集楼、阁、城、亭、庙于一身的方形塔楼结构建筑,是广府文化的象征,也是两广的标志性建筑。
我们在广信塔顶楼俯瞰 ,惊叹这雄踞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东南岸的犀牛头山上“两广第一塔”的视野,居高临下,江、天、山、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气势恢弘!


第六站 封开县博物馆
封开县博物馆建于1981年,是广东省最早建设的县区博物馆之一,以弘扬古广信文化,发掘封开文化内涵,丰富封开文化内容。邓师兄向我们讲解道,封开县博物馆为封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是封开县的全民公益性事业单位。封开,这座岭南古都,正通过博物馆的建设让文化遗产再次“活”起来。


快乐是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今天的调研活动在青年突击队员们的奔走中圆满结束,感谢邓师兄与我们一路同行。在这里,我们走进了岭南记忆,体会了封开风情。最后,与大家共勉一则仲恺校友邓镜海的寄语,祝愿仲恺学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各位老师,师弟师妹:
看到你们各奔旅程
欢欣鼓舞,平安就好
封开江川“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日子看似平淡
却是你们在和自己热烈的相处
回头看,实践的一些收获
往往就是那些不经意间的涂抹
没有功利、没有刻意
在最真的性情中探寻自我
那些微小而你能感受到的幸福
可能才是最真的生活吧……
回去是为了下次的重逢
不经意间可能你们已是栋梁之才
——邓镜海